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23年1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救命,他们在球场追着我问「一晚多少钱」

女孩别怕田静 女孩别怕 2023-01-23


大家好,我是田静。

 

本来以为,「穿衣自由」这个聊了好几年的老话题,应该有了不少进步。

 

没想到,讨伐的对象从「暴露」变成了「紧身」。

 

哪怕布料把腿部包裹得严严实实,哪怕这本来只是再正常不过的运动服装。

 

肉眼可见的曲线,成为了新的原罪。



 

“穿瑜伽裤=飞盘媛”

 

这个备受争议的服装,就是瑜伽裤。

 

不仅如此,它还成为了新的「鉴媛」道具。

 

事情要从今年一项突然在一些大城市流行起来的运动——飞盘说起。

 

顾名思义,玩法就是把一块扁圆的飞盘甩出去,其他人接,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沙包。

 

它的玩法很多,常见的是团队飞盘。

 

两队成员的目标是传递飞盘,并且成功打入得分区,期间不能与对手有肢体接触,和踢足球很像。

 

△飞盘运动赛场示意图|图源:网络

 

因为好上手,也好玩,不少年轻人都上瘾了,在社交平台上晒照片推荐。

 

其中,有不少女孩。

 

她们穿着瑜伽裤和运动背心,有的还会化个精致的妆。

 

质疑和恶意就来了。

 

“运动为什么还要化妆?”

“这裤子得体吗?全身上下穿得都不专业,就想着臭美。”

“都是作秀,为了拍照的飞盘媛。”

 

讨伐之下,“飞盘媛”又腾空出世。

 

△女生吐槽被说飞盘“媛”|图源:小红书截图


对于“飞盘媛”的恶意,不仅在于她们的着装打扮,还有一重道德上的怀疑——

 

哪里是为了运动,纯粹是为了擦边钓凯子。

 

甚至还有一位男性博主发了一篇檄文,光明正大地表示要释放自己的“偏见”:

 

1、玩飞盘的人太多,导致足球爱好者订不到场地。

2、玩飞盘的女生年轻貌美,吸引了足球“老男人”的目光,影响打球的兴致。

3、飞盘运动是女权的体现,引导男生雄竞做舔狗。

4、玩飞盘的人,是为了两性社交,互相撩骚,不是为了运动。

 

确实,作为一项在国内刚刚兴起的运动,许多人不了解飞盘,会产生些无端的误解。


△2021年飞盘运动成为大家喜爱的生活方式|图源:小红书

 

比如,它本身就没有太多着装要求,舒服自在即可。

 

再比如,就像任何一项团队竞技运动一样,它天然带有社交属性。打篮球、羽毛球,踢足球,难道不会拉个群,以球会友吗?

 

再说运动强度这回事。毕竟不是专业运动员,大多数人不论打球还是打飞盘,为的都是图个乐,不是为了拿奥运金牌。

 

但就凭几张照片玩起“荡妇羞辱”那一套,甚至因为玩飞盘的女生多,就把它视作一项“低足球一等”的运动,是不是有些傲慢?

 

再说了,人家在打盘,你在偷看,看完还要啐一口,吃相是不是有点难看?

 

△女生开心玩飞盘|图源:网络


我想,“飞盘媛”背后的预设是:女生根本不爱运动,上场也只是为了摆拍和擦边。

 

事实恰恰和这种偏见相反。

 

世界卫生组织在《柳叶刀》上发布的数据表明,中国成年人口中有16.6%的男性运动量不足,超过女性比例的12%。


男生比女生更爱运动这件事,根本就不存在。

 

退一万步说,即便是摆拍又如何?

 

在自己花钱租的场地里,不管是玩飞盘还是拍照,都是合理合法的租赁行为。

 

玩足球的人订不到场地,不怪体育产业生态,也不怪自己没提前预订,反怪女人年轻貌美爱摆拍,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。

 


名为“美丽”的自证陷阱

 

一场漏洞百出的指控,一个毫无逻辑的污名概念,就能轻易地把女生推上风口浪尖。

 

“飞盘媛”被骂后,很多女生开始想办法证明:瑜伽裤有防走光和保护作用、飞盘运动并不简单无脑、晒照片并不是摆拍……

 

但很显然,错的不是飞盘,也不是瑜伽裤,而是:一个精致好看的女人,踏入了球场。

 

他们骂的其实是,独属于男性的活动空间,被侵占了。

 

这就像一场「互联网圈地运动」,明明白白地亮出侮辱性的规则:女人与“狗”禁止入内。

 

“狗”,指的是同样玩飞盘,并且为女孩说话的男性——他们被痛骂为“舔狗”。

 

 △也有男生也在帮飞盘媛说话|图源:小红书截图 


要真说“飞盘媛”有错,那就错在美是原罪。

 

她们太好看了,哪怕运动时也不穿背心和大裤衩,怎么能不引人浮想联翩?

 

这些人对于漂亮女孩的想象,只有花瓶和金丝雀。

 

类似的想法,我们见过太多。

 

好看的女生,怎么可能擅长运动?怎么可能成绩优秀?怎么可能是凭实力赚钱?

 

前两天在戛纳拿奖的导演陈剑莹,毕业于纽约大学Tisch电影学院,这个学院先后产生过19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,而她之前的短片作品,也有获奖经历。

 

但她却被嘲是“导媛”,因为她长得漂亮,用名牌,还喝下午茶。

 

 △网友嘲讽陈剑莹是名媛导演|图源:豆瓣截图


从牛津大学数学系以第一名成绩毕业的博主朱雯琪,只是拍了支硕士毕业vlog,就被质疑学历造假,变成了“学媛”。

 

好不容易证明自己的学历后,她又被要求证明学术能力。

 

一位“数学大V”为此出了道考验题,朱雯琪不仅成功解答,还指出题目的前提设计有点问题。

 

但事情并没有随着她成功解题而结束。

 

荒诞的质疑又转移到了性别:有人认为她其实个假扮女性的男生。

 

 △数学大V测试朱雯琪 |图源:网络


每当这样的指控发生时,被质疑的女性总要拿出证据,证明自己的能力与外貌无关。

 

但显然,指控不会就此打住,反倒不断升级,让人不胜其扰,变成无法终止的「自证逻辑怪圈」。

 

朱雯琪也意识到这种荒诞,把它比作“猎巫行动”:

 

“证明了学历,还会有人质疑做题的水平;证明了水平,接下来还会继续质疑长相、说话和穿衣的风格,对金钱和物质的态度……自证的名单很长很长,你永远不可能全部take完。”


 △朱雯琪|图源:微博 


泼脏水的人毫不费力,被指控的人却踏进了“自证陷阱”。

 

更残酷的是,在一个被预设的圈套里,即使用生命都无法自证清白。

 

去年11月,主播“罗小猫猫子”的前男友,指控她私生活混乱,一直在做外围女,交往期间怀的孩子,根本不是自己亲生的,而她之所以做网红,其实为了吸引有钱人。

 

为了自证清白,罗小猫曾主动提出做亲子鉴定,男方却一直回避。长期遭遇网曝后,她患上抑郁症,最后在直播间被怂恿自杀。

 

去世后,她还被人盗尸配阴婚,榨干她女性身份的最后一滴血。

 

但生命的代价,并没有换来一份清名,围绕她的争议至今仍然存在。


 

跳出污名的逻辑

 

其实,在“飞盘媛”事件里,也有一部分女生,在用戏谑吐槽的方式,打破“自证陷阱”,引发极度舒适。

 

有人积极自认“飞盘媛”,让“媛”这个字,散发它本身的美好含义。

 

 △网友努力为“媛”字正名 |图源:小红书截图


有人无视骂名,回归运动本身。


 △网友呼吁参与飞盘运动 |图源:小红书截图 


有人用足球打败足球,“足球媛”真的会笑!

 

 △网友搞笑P图反讽指控|图源:小红书截图


换个角度思考,自证其实是为了寻求“认同”。

 

玩飞盘的男生被骂舔狗,但很少在网上看到他们大规模地自证,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,并不需要强烈地寻求男性社会的认同。


重要的不是别人,认为我们是什么形象,而在于我们,知道自己是什么形象。

 

社会认知差,让每个人都存在认知局限,没人有权对你评头论足。

 

叔本华说得好,他人的头脑太过恶毒,不能作为我们真正幸福的栖身之所。

 

但我也知道,这件事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

 

我最不想看到的,就是疲于自证,或是无法忍受无端质疑的女性,选择退出公共话语空间,用“自我流放”的方式来保护自己。

 

不敢在职场里展示美貌、不敢发朋友圈、不敢穿漂亮衣服出门……‍

 

 △网友选择用后退保护自己|图源:微博截图

 

诚然,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保,也是一种个人选择。

 

但我担忧的是,每一个个体的退让和选择,聚沙成塔,最终导致女性的集体生存空间遭到挤压。

 

拿“飞盘媛”来说,污名化女性参与运动,并扣上一顶“浪费体育资源”的帽子。

 

一旦退却,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将女性从运动场中驱逐出去?

 

我们为什么要坚定地反对污名化女性?

 

一方面是因为,这会造成集体无意识,错误的“经验”代代相传,最终成为社会全体成员,心理上的沉淀物。

 

各大品牌广告接连翻车,就是最好的例子,不是没人审核,而是负责人潜意识里,就不认为是在污名。

 

另一方面是因为,任何一个随便敲敲键盘的指控,都可能导致女性被迫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。

 

在足球场玩飞盘可能被骂,那就在小区楼下玩吧。

 

穿漂亮衣服出门可能被骂,那就在家穿,不出门了吧。

 

退一步,不是海阔天空,而是我们能走的路,又少一步。

 

所以,女孩别怕,昂首挺胸地走。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